直到宋代,春联仍称桃符,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。后来,由于纸张大量生产,桃符逐渐由桃木板改为纸张,叫春贴纸,这便是贴春联的开始。春节贴对联的寓意:过年贴对联的寓意,从春联的发展史上简要的说,是镇邪驱鬼、祈福纳祥。
春联的文化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:一是对仗,春联也叫对联,就是对仗的联。像皇上出行的仪仗队,两两对仗。也像家里摆的花瓶,左右各一个,还有大门两边的门当户对。二是平仄,不仅是春联,中国的诗词曲赋都讲平仄,有了平仄才有抑扬顿挫。
上仄下平收尾春联“祖国山河壮,神州景物新”,这是上仄下平收尾对联,但这种对联区分上下联不能单靠平仄。
每逢春节,无论城市还是农村,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,辞旧迎新,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。
春联(The Couplets of the Spring Festival ),读作chūn lián,也叫“春贴”、“对联”等。它以工整、对偶、简洁、精巧的文字描绘春节,抒发美好愿望,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。 春联,起源于桃符(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)。
贴春联的习俗等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现在春联作为一种习俗,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05年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,对联在华人和很多使用汉语的地区,都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,而且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存在重大价值。
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,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,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。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:“风声、雨声、读书声,声声入耳;家事、国事、天下事,事事关心。”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“同位重字”和“异位重字”。
对联规则 (一)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,不能用重复的字。(二)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,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。(三)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(词类相当,结构相应)。
楹联可称之为“二元结构”文体。一副标准的对联,总是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所组成,前一部分称为“上联”,又叫“出句”、“对头”、“对公”;后一部分称为“下联”,又叫“对句”、“对尾”、“对母”。两部分成双成对。只有上联或只有下联,只能算是半副对联。
1、写春联主题活动名称有:爆竹声声辞旧岁,春联户户迎新春。福赠春联祈平安,名家挥毫迎新春。共筑中国梦,共绘华夏春。欢天喜地迎新春,书写春联送祝福。弘扬核心价值观,家家户户贴春联。
2、有些地区“春联”也是各种春贴的统称,而有些地区又把条状、不成对的春贴称为春条、春挥。朝鲜则有立春榜、立春书、立春贴等名称,简称春榜、春贴等。春联,起源于桃符(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)。
3、一帆风顺吉星到,万事如意福临门。横批:财源广进 一帆风顺年年好,万事如意步步高。横批:吉星高照 一干二净除旧习,五讲四美树新风。横批:辞旧迎春 一年好运随春到,四季彩云滚滚来。横批:万事如意 一年四季春常在,万紫千红永开花。
4、春联也叫做“门对” “春贴”“对联”“对子”。贴春联作为一种春节习 俗,是从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“桃梗”演变而来的。据《淮南子》上说, 桃符(即桃梗)是桃木刻成的,上面刻着灭灾降福的咒语,一年一换。